低徊伤志气,蒙犯变肌肤

低徊伤志气,蒙犯变肌肤

诗句读音
低徊伤志气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dīhuáishāngzhì qì
蒙犯变肌肤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éng fànbiànjī fū

低徊伤志气,蒙犯变肌肤释义

【低】《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又《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又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

【徊】《廣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玉篇》徘徊,猶彷徨也。《集韻》徘徊,不進貌。《史記·呂后紀》徘徊往來。《古詩》淸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伤】《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又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又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又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又姓。《左傳》傷省,宋人。又《諡法》未家短折曰傷。又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漢典考證:〔《爾雅·釋訓》憂思也。〕 謹照原文釋訓改釋詁,憂思也改傷思也。〔《書·說命》若跣勿視地。〕 謹照原文勿視改弗視。 考證:〔《爾雅

【志气】神。《庄子·盗跖》:“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託,亦不可夺也。”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2.志向和气概。《后汉书·贾复传》:“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於学,将相之器也。”唐刘禹锡《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闻蜚娥﹞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峻青《海啸》第一章:“好孩子,有志气

【蒙犯】,冒犯。指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李贤注:“蒙,冒也。”宋苏轼《与佛印禅老书》:“今僕蒙犯尘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返。”典

【变】〔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又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又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

【肌肤】1.肌肉与皮肤。《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唐杜甫《哀王孙》诗:“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入夏的夜气在这山野之间仍然散布着一种浸人肌肤的森凉。”2.喻最亲近或亲密者。犹骨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汉书·叙传上》:“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颜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