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篁掩蟋蟀,枯苇巢螳螂

低篁掩蟋蟀,枯苇巢螳螂

诗句读音
枯苇巢螳螂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kū wěicháotáng láng
低篁掩蟋蟀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dīhuángxī shuài

低篁掩蟋蟀,枯苇巢螳螂释义

【枯苇】枯槁的芦苇。汉焦赣《易林·大过之萃》:“枯苇復生,下朽上荣。”唐李洞《秋日曲江书事》诗:“门摇枯苇影,落日共鸥归。”前蜀贯休《泊秋江》诗:“月白风高不得眠,枯苇丛边钓师魘。”宋刘子翚《次韵熊叔雅七言》:“风惊枯苇连汀雨,霜着寒枫满树花。”

【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鋤交切,音鄛。《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又國名。《周書序》巢伯來朝。《傳》殷之諸侯。又湖名。《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又車名。《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註》巢車,車上爲櫓。又姓。《廣韻》有巢氏之後。《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又菜名。《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

【螳螂】螂”。即螳蜋。明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此犹可委曰跖犬不忘吠尧,螗螂盲虫不知有车辙耳。”艾青《怜悯的歌》:“他的头发鬈曲,皮肤黧黑,身体瘦削像一只螳螂。”参见“螳蜋”。

【低】《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又《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又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

【篁】《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竹名。《竹譜》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細者爲笛。《筍譜》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實。又竹田也。《史記·樂毅傳》薊丘之植,植于汶篁。《註》徐廣曰:竹田曰篁。《楚辭·九歌》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註》篁,竹叢也。

【蟋蟀】亦作“螅蟀”。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叶圣陶《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2.《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薛综注:“《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