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诗句读音
王庭万国来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wáng tíngwàn guólái
帝里三方盛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dì lǐsānfāngshèng|chéng

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释义

【王庭】朝廷。《易·夬》:“扬于王庭。”孔颖达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处。”《汉书·王莽传中》:“拜爵王庭,谢恩私门者,禄去公室,政从亡矣。”唐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纳忠王庭,名鏤钟鼎。”2.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李善注:“单于所居之处,号曰王庭。”《汉书·匈奴传上》:“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明梁辰鱼《念奴娇序·拟出塞》套曲:“曾有擒虏王庭;还有杀敌居胥,战无不胜,竹帛丹青。”典

【万国】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唐杜甫《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明李梦阳《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中国,把我们中国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帝里】,京都。《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唐李百药《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明张居正《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章江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清金人瑞《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盛】《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又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又《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又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