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朝代:宋朝 | 作者:苏轼 | 诗词类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注释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放声吟咏。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s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译文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拼音版

sān yuè qī rì shā hú dào zhōng yù yǔ 。yǔ jù xiān qù ,tóng háng jiē láng bèi ,yú dú bú jiào 。yǐ ér suí qíng ,gù zuò cǐ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mò tīng chuān lín dǎ yè shēng ,

莫听穿林打叶声,

hé fáng yín xiào qiě xú háng 。

何妨吟啸且徐行。

zhú zhàng máng xié qīng shèng mǎ ,

竹杖芒鞋轻胜马,

shuí pà ?

谁怕?

yī suō yān yǔ rèn píng shēng 。

一蓑烟雨任平生。

liào qiào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ǐng ,

料峭春风吹酒醒,

wēi lěng ,

微冷,

shān tóu xié zhào què xiàng yíng 。

山头斜照却相迎。

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sè chù ,

回首向来萧瑟处,

guī qù ,

归去,

yě wú fēng yǔ yě wú qíng 。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 苏轼详细介绍宋词三百首, 春天, 写雨, 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