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

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

诗句读音
来晨复得幸昆明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lái chénfùde xìngkūn míng
定是风光牵宿醉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dìngshìfēng guāngqiānsù zuì

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释义

【来晨】1.来时。南朝宋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来晨无定端,别晷有成速。”吕向注:“晨,时。晷,影也。言来时未期,离别日影急速。”2.次日之晨。《太平广记》卷一七九引唐李亢《独异志》:“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闻乎?’答曰:‘余居宣阳里,指其第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不唯众君子荣顾,且各宜邀召闻名者齐赴,乃幸遇也。’来晨,集者凡百餘人。”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得幸】得以亲近。《庄子·盗跖》:“丘得幸於季,愿望履幕下。”2.得到皇上或权贵的宠幸。《史记·蒙恬列传》:“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新唐书·庾準传》:“无学术,以柔媚自进,得幸於王縉。”宋王巩《闻见近录》:“金城夫人得幸太祖,颇恃宠。”汉

【昆明】1.指汉代昆明池。《汉书·元后传》:“秋歷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宋司马光《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以诗谢之》之一:“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清吴伟业《桃核船》诗:“汉家水战习昆明,曼倩偷来下瀨横。”2.古代我国西南部族名。《汉书·西南夷传》:“於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十餘辈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餘,皆闭昆明,莫能通。”

【定】〔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徑切,庭去聲。《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又丘名。《爾雅·釋丘》左澤曰定。又《廣韻》《集韻》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风光】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宋陈善《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孤山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2.风景;景色。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静﹞随便

【牵】〔古文〕摼《唐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又《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又《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又《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

【宿醉】未全醒的余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唐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叶圣陶《未厌集·一包东西》:“两旁店家一扇扇彩色的招牌在眼角拂过,觉得头里很昏乱,象带着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