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释义
【典礼】1.制度礼仪。《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后汉书·延笃传》:“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歷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宋司马光《稷下赋》:“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被品物,威加海隅。”《元典章·兵部三·铺马》:“为治之道必先信其赏罚之道,尤宜重其典礼。”2.指某些隆重仪式。《清史稿·礼志八》:“二月,文华殿成,举行典礼。”赵树理《登记》四:“隔了一天,区公所通知村公所,说小晚和艾艾的婚姻是模范婚姻,要村里把结婚的日期报一下,到那时候区里的干部还要来参
【贲】《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音臂。《說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又《序卦》賁,飾也。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書·湯誥》賁若草木。《註》賁,飾也。《詩·小雅》賁然來思。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又《集韻》符分切,音焚。《書·盤庚》用宏兹賁。《傳》宏、賁,皆大也。《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
【幽光】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明李东阳《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清龚自珍《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2.微弱的光。唐李商隐《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前郡尹温太真、刘真长,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李善注:“《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臧武仲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宋王安石《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器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
【业】〔古文〕《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鄴。《說文》業,大板也,所以飾懸鐘鼓。《詩·大雅》虡業維樅。《疏》植鐘磐之木,植者名爲虡,橫牽者爲栒,栒上加大版爲之飾爲業。刻板捷業如鋸齒,故曰業。又功業。《易·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事業。《易·坤卦》暢於四支,發於事業。又基業。《孟子》創業垂統。又學業。《禮·曲禮》所習必有業。又世業。《左傳·昭元年》子產曰:臺駘能業其官。又《爾雅·釋訓》業業,危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又壯也。《詩·小雅》四牡業業,又凡所攻治者曰業,事物已爲而未成亦曰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