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受内禅,纪元绍熙

帝受内禅,纪元绍熙

诗句读音
纪元绍熙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jì yuánshàoxī
帝受内禅平仄:仄 仄 仄 平
拼音: dìshòunèi chán

帝受内禅,纪元绍熙释义

【纪元】上纪年的起算年代。我国古代以新君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每易一君,改元一次或数次。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为有年号之始。汉文帝、汉武帝即位后均曾改元。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后,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希腊人曾以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竞技会)为纪元;罗马人以公元前754年或753年(始建罗马城)为纪元;阿拉伯人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麦地那)为纪元。今世界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以假定的耶稣降生之年为元年。典

【绍】〔古文〕綤《廣韻》《集韻》《韻會》市沼切,音佋。《說文》繼也。一曰紹,緊糾也。《書·盤庚》紹復先王之大業。《詩·大雅》弗念厥紹。《禮·樂記》韶繼也。《註》舜樂名也。言舜能繼紹堯之德。又《禮·聘儀》介紹而傳命。又士爲紹。《疏》謂繼續承。《戰國策》請爲紹介。《註》相佐助也。又姓。《廣韻》出《姓苑》。又《集韻》蚩招切,音弨。緩也。引《詩》:匪紹匪游。鄭康成讀。漢典考證:〔《禮·樂記》紹者,繼也〕 謹照原文改韶繼也。 考證:〔《禮·樂記》紹者,繼也〕 謹照原文改韶繼也。

【熙】〔古文〕焈《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正韻》虛宜切,音僖。《爾雅·釋詁》緝熙,光也。《詩·大雅》於緝熙敬止。又《爾雅·釋詁》熙,興也。《詩·周頌》時純熙矣。《朱傳》亦光也。又《周語》熙,廣也。《書·堯典》庶績咸熙。《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史記·吳世家》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又《廣韻》和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熙熙。又《說文》燥也。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又《韻會》州名。土蕃地。宋置熙州。又《正韻》與禧同。《前漢·禮樂志》熙事備成。《註》師古曰

【帝】〔古文〕《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晋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禪,体文德也;汉魏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唐颜真卿《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隋,未有如我皇帝者也。”宋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孝宗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乾隆﹞六十年,高宗内禪,称太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