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心敢知,畔援歆羡

帝心敢知,畔援歆羡

诗句读音
畔援歆羡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pàn yuánxīn xiàn
帝心敢知平仄: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dìxīngǎnzhī|zhì

帝心敢知,畔援歆羡释义

【畔援】亦作“畔换”。亦作“畔涣”。1.跋扈,专横暴戾。《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郑玄笺:“畔援,犹跋扈也。”《汉书·叙传下》:“项氏畔换,黜我巴汉。”颜师古注:“畔换,强恣之貌,犹言跋扈也。”晋陆云《盛德颂》:“有项畔换,不式王命。”《新唐书·裴度传》:“﹝度﹞及陛见,始陈二贼畔涣,受命无功。”2.取舍;求取。宋张载《正蒙·三十》:“圣人于物无畔援,虽佛肸、南子,苟以是心至,教之在我尔,不为已甚也如是。”明唐顺之《答吕沃州书》:“兄云山中无静味,而欲闭门独卧以待心志之定,即此便有欣慕畔援在矣。

【歆羡】爱慕;羡慕。《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朱熹集传:“歆,欲之动也;羡,爱慕也。”晋张协《七命》:“斯人神之所歆羡,视听之所煒曄也。”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表其行寔,大书深刻,为不朽之説,使夫来者顾瞻想象,歆羡而咨嗟。”清龚自珍《宥情》:“圣人不然,清明而彊毅,无畔援,无歆羡,以其旦阳之气,上达於天。”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潘太太歆羡之余,却也暗暗怪自己的丈夫手段还欠高。”

【帝】〔古文〕《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敢】〔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覽切,音。《說文》進取也。《九經字樣》从。,上下相付持也。隷變作敢。《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又《盤庚》敢恭生生。《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又《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註》敢,冒昧之辭。《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又《博雅》敢,衂也。《廣韻》勇也,犯也。《增韻》忍爲也。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