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诗句读音
新妇俨衣巾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īn fùyǎnyī jīn
弟兄俱簪笏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dì xiōngjùzān hù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释义

【新妇】1.称新娘子。《战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汉焦赣《易林·同人之涣》:“娶於姜吕,驾迎新妇。”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上》:“今俗以新娶男称新郎,女称新妇。”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白首完婚》:“迟暮之年,行将就木,岂有五六十老女子,作新妇妆哉!”瞿秋白《饿乡纪程》三:“做新妇的时代,是中国妇女一生一世的紧要关头。”2.称弟妻。《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晋郭璞注:“犹今言新妇是也。”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恭公弟妇,王冀公孙女,曾出也。岁旦,拜恭公,恭公迎谓:‘六新妇,曾三除

【俨】〔古文〕《廣韻》魚掩切《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嚴上聲。《說文》昂頭也。一曰好貌。又恭也。《爾雅·釋詁》儼,敬也。《禮·曲禮》儼若思。又與嚴通。《前漢·匡衡傳》正躬嚴恪。音義同儼。又《詩·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傳》儼,矜莊貌。又《淮南子·本經訓》盤紆刻儼。《註》刻儼,浮首虎頭之屬。 《韻會》琰韻,儼通曮。

【衣巾】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2.衣服和头巾。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唐白居易《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吴应箕上。”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

【弟兄】1.弟弟和哥哥。《墨子·非儒上》:“丧父母,三年其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唐杨巨源《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诗之一:“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善述道:‘我爹做过太守,止生我弟兄两人,见今哥哥恁般富贵,我要一件衣服,就不能勾了,是怎地?’”2.弟弟。《元典章·吏部三·改正投下达鲁花赤》:“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簪笏】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山谷‘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退之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清方文《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贵,河山嫂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