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漏鼓催窗色,急急文书动驿尘
诗句 | 读音 |
---|---|
冬冬漏鼓催窗色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四職 拼音: dōng dōnglòu gǔcuī1sè |
急急文书动驿尘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í jíwén shūdòng4chén |
冬冬漏鼓催窗色,急急文书动驿尘释义
【冬冬】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因以此寄》诗:“觉来未及説,叩门声冬冬。”宋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诗:“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刘半农《敲冰》诗:“冬冬不绝的木槌声,便是精神进行的鼓号么?”鼕鼕:1.象声词。常指鼓声。唐顾况《公子行》:“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絶。”宋晁补之《富春行赠范振》:“鼓声鼕鼕櫓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清洪昇《长生殿·惊变》:“鼕鼕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2.街鼓俗称。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瞑传呼,以戒行者。马周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
【漏鼓】报更漏的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屋臺置一钟,以和漏鼓。”唐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漏鼓还思昼,宫鶯罢囀春。”清顾列星《少年游·秋夜》词:“银河天外望频赊,漏鼓正三挝。”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窗】〔古文〕《唐韻》楚江切《集韻》《韻會》初江切。與牕同。《說文》本作囪。在牆曰牖,在戸曰囪。或作窗。《釋名》窗,聰也。於外窺內爲聰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四旁雨夾窗。《註》助戸爲明。亦作牕。又《集韻》《韻會》麤叢切,音怱。通孔也,竈突也。 《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或作牕。《鮑昭·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急急】1.急切貌。《北史·刘芳传》:“澹然自守,不急急於荣利,不戚戚於贫贱,乃著《穷通论》以自慰。”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急急於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见众人急急之状,到问道:‘你等去未多时,如何一齐跑了回来?’”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该号既于十月方出,何以如此之急急耶?”2.急忙;赶紧。宋姜夔《鹧鸪天》词:“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咱弟兄每急急回家,准备出征则个。”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周祺看见刘三公,急急趋
【文书】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汉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頲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崑崙奴诗也。”宋朱淑真《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
【动】〔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驿】《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玉篇》譯也,道也。《增韻》今之遞馬。又傳舍也。《唐書·劉晏傳》初州取富人主郵遞,謂之捉驛。又《正字通》稱頌人曰驛其聲而吟之。又往來不絕曰駱驛。《後漢·郭伋傳》駱驛不絕。又落驛。《書·洪範》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傳》驛,氣落驛不連屬也。又《詩·周頌》驛驛其達。《註》驛驛,苗生貌。又姓。本作,俗省作驛。互詳馹字註。
【尘】《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尘《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音。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又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