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
诗句 | 读音 |
---|---|
东风寂寞 |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dōng fēngjì mò |
恨郎抛掷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hènláng|làngpāo zhì |
泪湿罗衣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lèishīluó yī |
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释义
【东风】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杨朔《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刘大白《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3.代指春天。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寂寞】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於全乎去能,於假乎去事,於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2.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晋谢道韫《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
【抛掷】扔。唐曹唐《织女怀牵牛》诗:“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元宋无《鲸背吟·抛矴》:“想见夜深抛掷处,警鱼错认月沉鉤。”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狐祟》:“衙斋有狐作祟,白日抛掷沙土,污秽几席。”巴金《新生·五月十九日》:“几个西洋孩子站在池边叫喊地向它们抛掷石子。”2.丢弃;弃置。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帝饮之甚欢,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辞以抛掷岁久,自井中出来,腰肢依拒,无復往时姿态。”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把你似粪堆般看待,泥土般抛掷。”清吴伟业《临顿儿》诗:“我本贫家子,邂逅遭抛掷。
【泪】《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罗衣】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汉边让《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三国魏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唐杜甫《黄草》诗:“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溼罗衣?”明周在《闺怨》诗:“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