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未断薰风起,江北吹落江南藏

东风未断薰风起,江北吹落江南藏

诗句读音
东风未断薰风起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dōng fēngwèiduànxūn fēngqǐ
江北吹落江南藏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jiāng běichuīlà|luò|làojiāng náncáng|zàng

东风未断薰风起,江北吹落江南藏释义

【东风】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杨朔《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刘大白《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3.代指春天。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

【薰风】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明李东阳《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陈毅《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寧沪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2.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宋苏轼《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

【江北】1.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宋淮南路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江苏、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三国志·魏志·满宠传》:“﹝太和﹞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乾德﹞二年,又詔江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採捕及过江贸易。”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大纲恃其猛鷙,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陈登科肖马《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苏州河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2.泛指长江以北。宋陆游《梅花

【吹】《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又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又《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又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又《廣韻》《集韻》《韻會》尺僞切,音。《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

【江南】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江南。”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南朝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