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

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

诗句读音
归来绿野盟泉石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guī láilǜ|lùyě2quán shí
东府西台看历遍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三十二霰
拼音: dōng fǔxī táikàn|kānlìbiàn

东府西台看历遍,归来绿野盟泉石释义

【归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许地山《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潘漠华《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郑玄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晋陶潜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茂陵谢病,非无《封禪》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野】〔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又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註》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

【盟】〔古文〕《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類篇》誓約也。又信也。《書·呂》罔中于信,以覆詛盟。《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疏》盟者,盟將來。詛者,詛往過。《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禮·曲禮》涖牲曰盟。《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書成,乃歃血讀書。又盟府,司盟之官也。《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又《集韻》武永切,明上聲。義同。又《集韻》眉病切,明去

【泉石】指山水。《梁书·徐摛传》:“﹝朱异﹞遂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宋杨万里《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东府】、南朝都建业时丞相兼领扬州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李善注引《丹阳记》:“东府城,西则简文会稽王时第,东则孝文王道子府。道子领扬州,仍住先舍,故俗称东府。”《宋书·武帝纪上》:“公还东府,大治水军。”宋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元戴良《送钦上人》诗:“铁瓮缘江即东府,璚花隔岸是扬州。”2.唐宋时指丞相府。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高祖勋逾黜夏,业擅勘黎,置酒醴於南宫,扬旌旆於东府。

【西台】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谓御史在长安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汴,谓洛阳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后魏亦谓之西臺……唐武德三年,復中书省。龙朔二年改为西臺。”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清梁章鉅《称谓录·刑部》:“隋改都官为刑部尚书。唐天宝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4.台名。宋谢翱哭文天祥处。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山。宋谢翱《登西台恸哭记》:“须

【历】〔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靂。《說文》過也。一曰經歷。《書·梓材》殺人歷人。《註》歷人者,罪人所過。《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又次也。《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註》歷,猶次也。又盡也。謂徧及之也。《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師古註》歷謂歷觀之。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註》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