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鸾凤卦中飞,花烛荧煌夜纳妃
| 诗句 | 读音 |
|---|---|
| 东宫鸾凤卦中飞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dōng gōngluán fèngguà1|4fēi |
| 花烛荧煌夜纳妃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huāzhúyíng huángyènàfēi|pèi |
东宫鸾凤卦中飞,花烛荧煌夜纳妃释义
【东宫】1.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唐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来懽侍阻,正字在东宫。”清李渔《玉搔头·收奸》:“朱彬冒姓称儿,有窥伺东宫之想。”2.汉代指太后所居之宫。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綰请无奏事东宫。竇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綰、王臧等。”《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颜师古注:“东宫,太后所
【鸾凤】1.鸾鸟与凤凰。汉刘向《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武帝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王逸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陈去病《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3.比喻君王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烛】《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又《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又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
【荧煌】。唐李白《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三国演义》第五回:“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竹窗敞开,灯火荧煌。”汉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纳】《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又與軜同。《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