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

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

诗句读音
东馆总是鹓鸾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dōng3zǒng shìyuān luán
南台自多杞梓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nán táizìduōqǐ zǐ

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释义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总是】1.总归是;全都是。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宋黄公度《青玉案》词:“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清吴骞《扶风传信录》:“荆水藏形,岐山隐跡,总是潜修窟。”茅盾《子夜》一:“大凡教书的人总是那么灰色的,大学教授更甚。”2.纵然是;即使是。总,通“纵”。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之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

【鹓鸾】1.比喻朝官。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鵷鸞粉署起,鹰隼柏臺秋。”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和林卿韵》词:“永别鵷鸞,已盟猿鹤,肯学周顒出草堂。”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六:“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参见“鵷鷺”。2.比喻贤者。唐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城池当要害之衝,寮寀尽鵷鸞之选。”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共喜鵷鸞归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3.唐时六厩之一。漢

【南台】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晋书·地理志上》:“勃勃僭号於统万,是为夏。置幽州牧於大城,又平刘义真於长安,遣子璝镇焉。号曰南臺。”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南朝梁元帝《荐鲍几表》:“前宰东邑,实有二鲁之风;近处南臺,欲尊两鲍之则。”《通典·职官六》:“后汉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臺。后魏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南臺。”清王士禛《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南臺潦倒恕弹文。”又元代指由扬州徙至建康的行御史台。清李慈铭《越缦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杞梓】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杜预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陈郡袁翻……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明方孝孺《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