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诗句 | 读音 |
---|---|
冻醴寒初泫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二十七銑 拼音: dòng lǐhánchū4 |
春醅暖更饛 | 平仄: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chūn pēinuǎngēng|gèng2 |
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释义
【冻醴】文选·左思<魏都赋>》:“清酤如济,浊醪如河,冻醴流澌,温酎跃波。”张载注:“《楚辞·小招魂》曰:‘挫糟冻饮酧清凉。’王逸曰:‘冻,冷也。’”宋苏轼《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鉉。《說文》湝流也。又露光也。《謝靈運詩》花上露猶泫。又露垂貌。《謝惠連詩》泫泫露盈條。又流涕貌。《禮·檀弓》孔子泫然流涕。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困泫,水深廣貌。《郭璞·江賦》瀇滉困泫。又水名,屬上黨。《前漢·地理志》上黨郡有泫氏縣。《註》山海經,泫水所出者也。《後漢·萬修傳註》今澤州高平縣也。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又熒絹切,音縣。泫湣,混合也。通作眩。
【春醅】言史《葛巾歌》:“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门前逢暮雨。”宋梅尧臣《依韵和春日偶书》:“瓮面春醅压嫩蓝,盘中鹅肉亦肥甘。”宋苏轼《用过韵冬至与诸友饮酒》:“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参见“春醁”。
【暖】《廣韻》同。《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饛】《唐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說文》盛器滿貌。《詩·小雅》有饛簋飧。《傳》饛,滿簋貌。 《六書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