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尝共望,九陌听争先

东楼尝共望,九陌听争先

诗句读音
东楼尝共望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dōnglóu24|1wàng
九陌听争先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iǔ mòtīngzhēng xiān

东楼尝共望,九陌听争先释义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尝】《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又《張耳餘傳》先嘗秦軍。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望】〔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

【九陌】1.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唐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梁启超《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3.指京城。清顾炎武《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燕山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4.田间的道路。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

【争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争先。”杜预注:“争先歃血。”唐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诗:“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金元好问《赠答郝经伯常》诗:“文阵自怜吾已老,名场谁与子争先。”叶圣陶《未厌集·一包东西》:“﹝乘客﹞便争先挤出那个不容两个身躯并行的车门。”2.围棋术语。抢先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一行公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碁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豫章以谓,譬之弈焉,弟子高师一著,仅能及之,争先则后之。”宋何薳《春渚纪闻·祝不疑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