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雀相飞鸣,俛啄苔上花
诗句 | 读音 |
---|---|
冻雀相飞鸣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dòngquè|qiāo|qiǎoxiāng|xiàngfēi míng |
俛啄苔上花 | 平仄: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fǔzhuótái|tāishàng|shǎnghuā |
冻雀相飞鸣,俛啄苔上花释义
【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東去聲。《說文》冰也。《禮·月令》孟冬,地始凍。孟春,東風解凍。《風俗通》冰壯曰凍。又《唐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義同。
【雀】《唐韻》卽略切《集韻》《韻會》《正韻》卽約切,音爵。《說文》依人小鳥也。从小,隹。讀與爵同。《古今注》雀,一名家賔。《埤雅》雀,物之淫者。《詩·召南》誰謂雀無角。《左傳·襄二十五年》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又《書·顧命》二人雀弁。《傳》雀韋弁。《疏》雀,言如雀頭色也。又《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豻雀飾。又《戰國策》雀立不轉。《註》雀立,踊也。又《揚子·方言》鸝黃,或謂之楚雀。《爾雅·釋鳥》鵹黃,楚雀。《註》卽倉庚也。又《爾雅·釋鳥》鷣,負雀。《註》鷣,鷂也。善捉雀,因名。又《爾雅·釋鳥·桑鳸竊脂註》俗謂之靑雀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飞鸣】边飞边鸣。晋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宋苏轼《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宋曾巩《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典
【俛】《集韻》同俯頫。《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前弱則俛。《前漢·鼂錯傳》在俛仰之閒耳。《註》師古曰:俛卽俯。又《賈誼·過秦論》頫首。《史記》作俛首,俯仰。《史記》作頫仰。音義同。又《集韻》《韻會》美辨切,音免。義同。又與勉同。《禮·表記》俛焉日有孳孳。《註》俛焉,勤勞貌。又《陸機·文賦》有無僶俛。
【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涿。《說文》鳥食也。《廣韻》鳥啄也。《詩·小雅》率場啄粟。《戰國策》俛啄蚉而食之。《集韻》通作噣。《韻會》通作啅。又剝啄。《韓愈·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我不出應,客去而嗔。又《廣韻》丁木切《集韻》都木切,音豰。義同。《集韻》咮也。《易林》鳧得出沒,喜笑自啄。毛羽悅澤,利以攻玉。又《廣韻》啄木鳥。又《正韻》職救切,音晝。與咮噣同。《韓詩外傳》鳥之美羽句啄者,鳥畏之。《前漢·東方朔傳》尻益高者,鶴俛啄也。《註》師古曰:啄音竹救反。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