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小籍选新声,歌吹胡琴色色精
诗句 | 读音 |
---|---|
东田小籍选新声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dōng tiánxiǎojíxuǎnxīn shēng |
歌吹胡琴色色精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gē chuīhú qínsè sèjīng |
东田小籍选新声,歌吹胡琴色色精释义
【东田】对陕东六国田亩的总称。别于商鞅变法后的秦田。《礼记·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王制>东田名制解义》:“谓之‘今东田’者,汉文帝时,洛滨以东,河北燕赵及南方旧井地。武帝以后即无之。《史记·秦本纪》云:‘商鞅开阡陌,东地渡洛。’言‘开阡陌’者,改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言‘东地渡洛’,则尽秦地井田皆改,而六国仍以步百为亩;故谓之东田,对秦田言之也。”2.南朝齐文惠太子所建楼馆名。《南史·齐纪下·废帝郁林王纪》:“先是,文惠太子
【籍】《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音踖。《玉篇》書籍。《尚書·序疏》籍者,借也。借此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又戸籍。《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又尺籍,所以書軍令。又門籍。置牒于門,以案出入。《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又租籍。《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註》在工商曰租籍。又籍田。《禮
【选】《廣韻》先兗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兗切,音。《玉篇》擇也。《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禮·禮運》選賢與能。《左傳·襄九年》舉不失選。又少選,須臾也。《呂覽》少選發而視之。亦曰選閒。又《正韻》白選,貨貝名。《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其文龍,名白選。又《玉篇》去絹切《廣韻》思絹切《集韻》《正韻》須絹切,音潠。《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註》選,宣練反。又《正韻》銓官也。《唐書》有《選舉志》。又環舞也。《詩·齊風》舞則選兮。又《字彙補》萬也。《山海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楊愼
【新声】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平公説新声。”晋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唐孟郊《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元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章炳麟《辨诗》:“李延年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姚华《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宋元而后,悉为徒诗矣。”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
【歌吹】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宋司马光《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歌声和乐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唐温庭筠《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鲁迅《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汉
【胡琴】1.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宋曾巩《明妃曲》诗之二:“直欲论情通汉也,独能将恨寄胡琴。”元杨维桢《张猩猩胡琴引序》:“胡琴在南为第二絃子,在北为今名,亦古月琴之遗制也。”《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
【色色】式各样。《新唐书·选举志上》:“敦厚浮薄,色色有之。”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地炎热,上元已衣纱,果实多不知名,瓜大如斗瓶。但有名香异花,此外色色无之。”叶圣陶《倪焕之》二:“占据的地方又是全国的枢纽,取给,运输,色色都便利。”
【精】《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說文》擇也。《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書·大禹謨》惟精惟一。《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又密也。《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又靈也,眞氣也。《易·繫辭》精氣爲物。《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