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诗句 | 读音 |
---|---|
东西两际海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上十五海 拼音: dōng xīliǎngjìhǎi |
巨细难悉究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jù xìnán|nàn|nuóxī1 |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释义
【东西】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汉刘向《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看椅上坐。钱青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叶圣陶《黄山三天》:“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2.从东到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四:“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又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又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陸雲
【巨细】1.大小。《列子·汤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巨细或殊,情理同致。”宋苏轼《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诗:“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2.指大的和小的(事情)。《史记·田儋列传》:“政无巨细,皆断於相。”相,指田横。《魏书·良吏传·宋世景》:“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姦摘伏,有若神明。”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3.指兔毫、羊毫合制的毛笔。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近乃以兔毫为柱,羊毫辅之,刚柔适宜,名曰巨细。”
【难】〔古文〕《廣韻》《韻會》那干切《集韻》那肝切,音。《說文》鳥也。本作。又《玉篇》不易之稱也。《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咸有一德》其難其愼。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同儺。《集韻》難,卻除凶惡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春,命國難。《又》季冬命有司大難。又《詩·小雅》其葉有難。《傳》難然盛貌。《釋文》乃
【究】〔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救。極也。《易·說卦》其究爲健。又推尋也。《詩·小雅》是究是圖。又謀也。《詩·大雅》惟此四國,爰究爰度。《註》究度,皆謀也。《爾雅·釋詁》究,謀也。又竟也。《前漢·鼂錯傳》盛德不及究于天下。《師古註》竟也。又深也,窮盡也。《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當達者。《爾雅·釋言》究,窮也。又懷惡不相親比之貌。《詩·唐風》自我人究究。《爾雅·釋訓》究究,惡也。《註》相憎惡也。又《廣雅》究,窟也。又《援神契》士之孝曰究。又《竺芝扶南記》山溪瀨中謂之究。《水經注》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