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杓东指令未行,要使烛龙聊泼刺

斗杓东指令未行,要使烛龙聊泼刺

诗句读音
要使烛龙聊泼刺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去五寘
拼音: yào|yāoshǐzhú lóngliáopōcì|cī
斗杓东指令未行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dòu sháodōngzhǐ lìngwèiháng|xíng

斗杓东指令未行,要使烛龙聊泼刺释义

【要】〔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又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又《廣韻》勒也。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又衞圻之外,謂之要

【使】〔古文〕《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 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漢典考證:〔《易·兌卦》悅以使民。〕 謹按

【烛龙】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爥龙衔燿照崑山。”李周翰注:“爥龙,崑山神也,常衔爥以照。”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元张宪《烛龙行》:“烛龙,烛龙,女

【聊】《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說文》耳鳴也。又《韻會》語助。《詩·唐風》椒聊之實。《傳》椒聊,椒也。《疏》聊,語助也。又《博雅》聊,苟且也。《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傳》聊,願也。《箋》聊,且略之辭。《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又賴也。《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又《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註》聊浪,放曠貌。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

【泼】《集韻》《韻會》《正韻》普活切,音鏺。《玉篇》水漏也。一曰弃水也。又《李翊·俗呼小錄》雨一番一起爲一潑。又《孫穆·鷄林類事》高麗方言謂足曰潑。又《韻補》叶傍各切,音泊。《蘇軾詩》雨霽讀書處,亂翠曉如潑。偏偏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集韻》或省作。

【刺】《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又《韻會》棘芒也。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

【斗杓】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诱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宋王安石《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元元淮《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纔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斗杓所竖,节序以更。”参见“斗柄”。2.比喻为人所敬仰者或众人的引导者。清唐孙华《顾端文公祠》诗之一:“斗杓当代擅声华,俎豆江干岁月遐。”章炳麟《<民报>纪念会祝词》:“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大汉之天声。”章炳麟《訄书·别录乙》: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指令】1.指示命令。唐韩愈《魏博节度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号登元和,大圣载营。风挥日舒,咸顺指令。”元柳贯《浦阳十咏·昭灵仙迹》:“真仙帝遣司风雨,唤起渊龙听指令。”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立刻就传来了上面的指令,将军的遗体就地火葬。”2.下行公文的一种。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时用之。《新华日报》1943.9.18:“在次长的办公桌上,有电话机,来往的公事信,一切的指令、计划、方案与文件。”3.指定电子计算机实现某种控制或运算的代码。包括操作功能和操作对象等内容。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