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辄拜辞,好礼以求名

对酒辄拜辞,好礼以求名

诗句读音
好礼以求名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ǎo|hàolǐyǐqiú míng
对酒辄拜辞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duì jiǔzhébàicí

对酒辄拜辞,好礼以求名释义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礼】《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求名】求美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2.谋求功名。

【对酒】1.面对着酒。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郭茂倩题解引《乐府解题》曰:“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辄】《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說文》車兩輢也。又《廣韻》專輒也。又《增韻》忽然也。《韻會》每事卽然也。又足疾也。《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又姓。◎按《說文》从車耴聲。俗或作輙,非。漢典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辞】《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辭)〔古文〕《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又《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又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