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

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

诗句读音
碓米舂初滑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十一沒
拼音: duìmǐchōngchūhuá
园蔬摘复抽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yuánshū1fùchōu

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释义

【碓】《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舂具。《說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从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又《通俗文》水碓曰轓車。《註》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水車,轉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又杜預作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斷木掘地。又《集韻》都回切,音堆。岸也。與堆塠通。《前漢·地理志》離。《河渠書》作離碓。

【米】《廣韻》《正韻》莫禮切《集韻》《韻會》母禮切,瀰上聲。《說文》粟實也。象禾實之形。《註》穬顆粒也。十,其稃彙開而米見也。八八,米之形。《鄭康成·詩箋》米之率,糲十,九,八,侍御七。《周禮·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註》九穀六米。《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云九穀六米。又姓。唐有米嘉榮。又學名。《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又《日本土風記》倭國十二支之巳曰米。漢典考證:〔《周禮·

【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八切,音猾。《說文》利也。《周禮·天官·食醫》調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和五味。又澾也。《杜甫詩》霜濃木石滑。又州名。《舊唐書·地理志》滑州,隋東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又水名。《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又《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於滑。又古國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又鄭地名。《春秋·莊三年》公次子滑。又珠名。《沈懷遠·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又姓,漢滑興。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亂也。《晉語》

【园】《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音岏。與刓同。《正韻》圭角泯鑠也。《莊子·齊物論》五者园而幾向方矣。 《集韻》同團。或作抏。(園)《唐韻》羽元切《集韻》于元切,音袁。《說文》所以樹果也。《初學記》有藩曰園。《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又《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又》園廛二十而一。《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又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

【蔬】《唐韻》所葅切《韻會》山於切,音疏。《說文》菜也。《爾雅註》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爲蔬。《禮·曲禮》稻曰嘉蔬。《註》稻,菰蔬之屬也。又《爾雅·釋草》蘧蔬。《註》似土菌,生菰草中。又通疏。《周禮·天官》臣妾聚斂疏材。又通疎。《荀子·富國篇》葷菜百疎。又《集韻》爽舉切,音所。粒也。《莊子·天道篇》壤有餘蔬。《註》蔬讀若糈,粒也。漢典考證:〔《周禮·春官》臣妾聚斂疏材。〕 謹照原書春官改天官。 考證:〔《周禮·春官》臣妾聚斂疏材。〕 謹照原書春官改天官。 zdic.&#

【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說文》拓果樹實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賦》摘齊行列。《註》指摘行列。使整齊也。又《廣韻》發也,動也。《元稹詩》共邀連榻坐,兼去摘船行。《自註》音剔。又《唐韻》竹厄切《集韻》《韻會》陟革切,音謫。手取也。《唐書·建寧王倓傳》天后次子賢作歌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或作擿。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抽】《唐韻》敕鳩切《集韻》《韻會》《正韻》丑鳩切,音瘳。字重文。《說文》或从由。引也。《莊子·天地篇》挈水若抽,其名爲橰。《陸機·文賦》思軋軋其若抽。又拔也,除也。《詩·鄭風》左旋右抽。《傳》抽矢以射。《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又《揚子·方言》讀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傳》讀抽也。《箋》抽,猶出也。又收也。《揚子·太經》羣倫抽緒。《註》各收其業,以成歲事也。又《廣韻》通作紬。亦引也。又《集韻》留切,音儔。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