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无愧,陟降恒俱
对越无愧,陟降恒俱释义
【对越】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对越在天’与‘骏奔走在庙’相对为文。‘对越’犹对扬,言对扬文武在天之神也……扬、越一声之转。”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宋苏辙《论明堂神位状》:“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灵。晋刘琨《劝进表》:“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宋史·礼志二》:“当愁惨之际,行对越之仪,臣等实虑上帝之弗
【无愧】“无媿”。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2.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班固《西汉书》,典雅详整,无媿马迁,后世有作,莫能及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鎰,
【陟降】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唐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
【恒】《字彙》俗恆字。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