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武兵渐骄,倒悬人不恤

黩武兵渐骄,倒悬人不恤

诗句读音
倒悬人不恤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dào xuánrénbù xù
黩武兵渐骄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dú wǔbīngjiàn|jiānjiāo

黩武兵渐骄,倒悬人不恤释义

【倒悬】亦作“倒县”。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汉书·刘焉传》:“从事广汉王累自倒悬於州门以諫。”清蒋一葵《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清昭槤《啸亭杂录·诛伍拉纳》:“伍制军拉纳,继福文襄督闽,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明史·海瑞传》:“宗宪子过淳安,怒驛吏,倒悬之。”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不恤】见“不恤”。亦作“不卹”。不忧悯;不顾惜。《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孔颖达疏:“我君夏桀不忧念我等众人。”《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三学之横》:“虽一时权相如史嵩之、丁大全不卹行之,亦未如之何也。”瞿秋白《猪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随手乱却,检入子盒,从新再下。”

【黩武】滥用武力;好战。《后汉书·刘虞传》:“瓚既累为绍所败,而犹攻之不已,虞患其黷武,且虑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唐元稹《四皓庙》诗:“秦政虐天下,黷武穷民生。”老舍《四世同堂》三六:“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渐】《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又漬也,濕也。《詩

【骄】《唐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音嬌。《說文》馬高六尺爲驕。《玉篇》壯貌。又野馬也。又馬逸不受控制也。又《正字通》恣也,自矜也。《書·周官》位不期驕。《詩·小雅》驕人好好,勞人草草。又或作喬。《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註》喬音驕。又《集韻》嬌廟切,音撟。驕驁,馬行貌。又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註》椐,直項也。驕驁,縱恣也。驕音居召反。又《五音集韻》居夭切,音矯。僨驕不可禁之勢。《莊子·在宥篇》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音義》驕如字。又居表反。又《集韻》虛嬌切《正韻》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