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迷津客,东西南北愁

独有迷津客,东西南北愁

诗句读音
独有迷津客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陌
拼音: dú yǒumí jīnkè
东西南北愁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dōng xī nán běichóu

独有迷津客,东西南北愁释义

【独有】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支伟成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唐张籍《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茅盾《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中国独有的怪现象。”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

【迷津】1.迷失津渡;迷路。唐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宋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2.佛教语。指迷妄的境界。唐敬播《<大唐西域记>序》:“廓羣疑於性海,启妙觉於迷津。”《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望罗汉指示迷津,救拔苦海。”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们识破迷津,那便回头是岸。”3.泛指迷误的道路;错误的方向。欧阳山《柳暗花明》一二○:“我自己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办好。可是金

【客】《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从宀各聲。又《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註》大賔爲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又《司儀》諸公相爲賔,諸公之臣相爲國客。又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又《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又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又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又叶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东西南北】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唐韩愈《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东西南朔”。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武汉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禹域版图,殆全归汉有。”2.指普天下。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唐睿宗《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