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
诗句 | 读音 |
---|---|
峨峨商岭采芝人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é éshāng lǐngcǎi zhīrén |
雪顶霜髯虎豹茵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xuě dǐngshuāng ránhǔ bào1 |
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释义
【峨峨】亦作“峩峨”。1.高貌。《文选·<楚辞·招魂>》:“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吕向注:“峨峨,高皃。”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九嵕嶻嶭,南山峩峩。”唐韦应物《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元张可久《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羽盖峨峨,虎皮驮驮。”苏曼殊《燕子龛随笔》:“﹝王子﹞傅粉涂脂,峨峨云髻,状若好女焉。”2.盛壮,盛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毛传:“峨峨,盛壮也。”清王士禄《顾云美八分书歌》:“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之物尤峨峨。”
【商岭】山。唐黄滔《蒋先辈启》:“相如徵出于上林,贾谊召来于宣室,不然者隐于商岭,栖向傅巖,克俟搜罗,直膺梦寐。”唐张乔《题郑侍御蓝田别业》诗:“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参见“商山四皓”。典
【采芝】秦末有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见秦政苛虐,乃隐于商雒,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晋皇甫谧《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宋陆游《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明万寿祺《入沛宫》诗:“我亦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雪顶】的头顶。唐许浑《题四老庙》诗之一:“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雪顶之僧,指西土之未有。”《景德传灯录·大慧普觉禅师》:“偶见一僧,貌古神清,厖眉雪顶。”
【霜髯】。宋苏轼《赠岭上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元刘因《次人韵》:“世上闲愁浑几许,而今青镜满霜髯。”明刘基《寒夜》诗:“风物自应随律转,霜髯争得见春消?”
【虎豹】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唐韦应物《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西京。”清方文《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2.比喻勇猛的战士。唐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3.比喻富有文采。宋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4.形容怪石。宋苏轼《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茵】《唐韻》於眞切,音因。《說文》車重席。《詩·秦風》文茵暢轂。《註》文茵,虎皮也。《前漢·丙吉傳》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註》茵,蓐也。又《班固·西都賦》乗茵步輦。《漢儀註》皇后、婕妤乗輦,餘者以茵,四人對舉四角,輿而行也。又《本草》茵蔯,蒿。《註》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杜甫詩》茵蔯春藕香。又茵芋,藥名。 茵蓐。或作鞇。《集韻》亦作箇,通作絪、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