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诗句 | 读音 |
---|---|
安石榴裙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ānshí liú qún |
小桃花扇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xiǎotáo huā shàn |
萼绿华身 | 平仄: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è lǜ huáshēn |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释义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石榴裙】朱红色的裙子。亦泛指妇女的裙子。南朝齐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风捲蒲桃带,日照石榴裙。”唐武则天《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明叶宪祖《夭桃纨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娇红争妬石榴裙。”清陈维崧《临江仙·赠柯翰周》词:“好将断肠句,写徧石榴裙。”老舍《四世同堂》八八:“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收在她的石榴裙下。”
【桃花扇】绘有桃花的扇子。旧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宋晏几道《鹧鸪天》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元贯云石《凭阑人·题情》曲:“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花月痕》第五二回:“慵粧淡抹多风韵,好似桃花扇底人。”
【萼绿华】中女仙名。自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见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萼緑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亦省称“萼緑”。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上元点鬟招萼緑,王母挥袂别飞琼。”2.指绿萼梅花。宋范成大《范村梅谱》:“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緑华。京师艮岳有萼緑华堂,其下专植此本。”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