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四海清如镜,率土普天归我王

而今四海清如镜,率土普天归我王

诗句读音
而今四海清如镜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ér jīnsì hǎiqīngrú4
率土普天归我王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shuài tǔpǔ tiānguīwǒwáng|wàng

而今四海清如镜,率土普天归我王释义

【而今】如今,现在。唐张安世《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而今且派两人跟定了范老爷。”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四段:“直到而今,许多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语言、服装,在朝鲜还看的见。”参见“而今而后”。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

【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又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又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又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又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又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

【率土】1.“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汉班固《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新唐书·孙伏伽传》:“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岂少此物哉。”清方文《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2.犹王土。指京畿地区。唐张署《赠韩退之》诗:“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普天】天空。汉扬雄《长杨赋》:“普天所覆,莫不沾濡。”2.遍天下。亦指遍天下的人。《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上定洪业,使普天一统。”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孔庙废塑像》:“至嘉靖初,永嘉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毁矣!”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他不但不被普天同愤,且可以大呼‘打倒……严办’者。”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