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炳灵轶古初,耆俊相繼驰亨衢

迩来炳灵轶古初,耆俊相繼驰亨衢

诗句读音
迩来炳灵轶古初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九魚
拼音: ěr láibǐng língyì3chū
耆俊相繼驰亨衢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í|shìjùnxiāng|xiàngchíhēng qú

迩来炳灵轶古初,耆俊相繼驰亨衢释义

【迩来】时以来;从那以来。晋王嘉《拾遗记·蜀》:“及春秋时,有子韦、子野、裨灶之徒,权略虽险,未得其门。邇来世代兴亡,不復可记,因以相袭。”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之二:“忽然又不见,邇来三四春。”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太宗时,有待詔贾玄,以棊供奉,号为国手。邇来数十年,未有继者。”2.犹近来。唐韩愈《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水浒传》第一○一回:“邇来边庭多儆,国祚少寧。”鲁迅《书信集·致陈濬》:“邇来南朔奔波,所閲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

【炳灵】1.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吕向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江汉明灵,故代生贤哲。”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杜司户炳灵翰林,研几策府。”金元好问《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识者以为中国之大,平治之久,河岳炳灵,实生人杰。”2.闪烁的灵气。汉班固《幽通赋》:“系高頊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珪玉埋英气,山河孕炳灵。”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俊】《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音儁。《說文》材千人也。《馬氏曰》智過千人曰俊。《北史·蘇綽傳》萬人之秀曰俊。《禮·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又《月令》孟夏命大尉贊桀俊,遂賢良。又與儁峻通。《書·堯典》克明俊德。《註》俊同峻。又同畯。《史記·宋世家》引書洪範,俊民用章,作畯民。又通作駿。《史記·屈原傳》誹駿疑傑。又與同。《戰國策》世無東郭俊盧氏之狗。《註》又作逡。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驰】〔古文〕《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陳知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又《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又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又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又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又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

【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易·大畜》:“何天之衢,亨。”孔颖达疏:“乃天之衢亨,无所不通也。”唐元稹《苦雨》诗:“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百川朝巨海,六龙踏亨衢。”2.常以喻美好的前程。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糲食空弹剑,亨衢詎置锥!”宋沉括《贺赵龙图》:“妙策凌云,擢起英豪之域;亨衢振翼,俄登直侍之联。”清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壮日膺乾顾,亨衢协泰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