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隔秦魏,渴望等饥饿

尔来隔秦魏,渴望等饥饿

诗句读音
尔来隔秦魏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八未
拼音: ěr láigéqínwèi
渴望等饥饿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kě wàngděngjī è

尔来隔秦魏,渴望等饥饿释义

【尔来】1.从那时以来。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唐李白《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清曹寅《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2.近来。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宋王安石《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郭沫若《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长江轮船,东出夔门,经过三峡,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三峡不见

【隔】《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又

【秦】〔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又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又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又《說文》一曰秦,禾名。又叶

【魏】《廣韻》魚貴切《集韻》《韻會》虞貴切,音僞。《說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聲。《註》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國之魏。《詩·魏風譜》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又《周禮·天官·大宰》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註》象魏,闕也。又姓。《廣韻》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畢,至畢萬仕晉封魏城,後因氏焉。又《集韻》語韋切,音巍。《莊子·知北遊》魏魏乎其終則復始也。又《揚子·方言》魏,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魏。《註》魏魏,小成貌。又《集韻》《正韻》吾回切,音嵬。義同。漢

【渴望】1.迫切地盼望。南朝宋谢灵运《宋武帝诔》:“将陟井陘,薄扫白登。北朔渴望,飞旌衡輣。”明何景明《送夏少参之蜀》诗:“父老三巴应渴望,丈夫万里是奇游。”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实现全国人民所渴望的真正的统一。”2.殷切的希望。巴金《家》十二:“他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渴望:他想做一个跟他的长辈完全不同的人。”

【等】《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類也,比也,輩也。《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禮·曲禮》見同等不起。又齊也。《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又等級也。《禮·樂記》則貴賤等矣。《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等列。又稱量輕重也。《孟子》等百世之王。《史記·夏本紀》四岳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又《篇海》等,待也。又《說文》齊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又《字彙補》發等沐樹也。《王褒·僮約》焚槎發等。又佛書有方等經。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

【饥饿】很空,想吃东西。《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饿之色。”《汉书·高帝纪》:“民以飢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飢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秦牧《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年年闹荒,逃荒的农民像一支飢饿洪流似的,时常穿州过省地跑动着。”2.指歉收。飢,通“饥”。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物力必匱。且岁有飢饿,天之常行。”1.肚子很空,想吃东西。饥,通“飢”。《东观汉记·邓禹传》:“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