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守宰尤慎择,长人之计非寻常

尔来守宰尤慎择,长人之计非寻常

诗句读音
尔来守宰尤慎择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ěr láishǒuzǎiyóushènzé|zhái
长人之计非寻常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háng rénzhījìfēixún cháng

尔来守宰尤慎择,长人之计非寻常释义

【尔来】1.从那时以来。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唐李白《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清曹寅《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2.近来。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宋王安石《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郭沫若《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长江轮船,东出夔门,经过三峡,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三峡不见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宰】〔古文〕《唐韻》作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子亥切,哉上聲。《說文》官稱。《玉篇》治也。《增韻》主也。《周禮·天官》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掌邦治。《註》冢,大也。又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宰,治官之長,兼總六官也。大宰之副貳曰小宰。又有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鄭註》宰夫,主諸臣萬民之復逆,故詩人重之,曰家伯維宰。又《周禮·地官》有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器。又家臣之長曰宰。《詩·小雅》諸宰君婦。《註》諸宰,家宰也。又《廣韻》制也。《正字通》爲事物主也。《史記·禮書》宰制萬物,役使

【尤】〔古文〕怣《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音郵。《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又姓。

【择】《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說文》揀選也。《書·呂》罔有擇言在躬。《禮·中庸》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又《史記註》達各切,音鐸。《龜筴傳》悤悤疾疾,通而不相擇,妖孽數見,傳爲單薄。又《集韻》夷益切,音奕。人名。漢有司馬無擇。本作擇。或作。擇字原从作。

【长人】1.身材高的人。《墨子·大取》:“长人之异,短人之同,其貌同者也。”孙诒让间诂引俞樾曰:“‘长人之异,短人之同’,当作‘长人之与短人也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宋梅尧臣《奉呈诸君》诗:“长人执兵立,小竖插花嬉。”茅盾《你往哪里跑》:“她在女人中可说是长人,但是比起那男子来,还矮了半个头光景。”2.古代传说中长人国的人。3.唐杜甫《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后以“长人”指鹤。宋苏轼《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诗之二:“丑石寒松未易亲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计】《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註》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又《玉篇》謀也。《廣韻》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寻常】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喻短或小。《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杜预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杨伯峻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国语·周语下》:“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韦昭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2.比喻长或多。《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陈奇猷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