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阮向来俱莫逆,支筇为我到山巅

二阮向来俱莫逆,支筇为我到山巅

诗句读音
支筇为我到山巅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hīqióngwèi wǒdàoshān diān
二阮向来俱莫逆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èr ruǎn4láijùmò nì

二阮向来俱莫逆,支筇为我到山巅释义

【支】〔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又《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又《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又《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又《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

【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容切,音蛩。竹名,可爲杖。《前漢·西南傳》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筇竹杖。《廣志》笻竹出南廣卭都縣。《蜀都賦·劉逵註》笻竹出興古盤江縣,中實而高節。《戴凱之·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狀若人功。豈必蜀壤,亦產餘邦。一曰扶老,名實縣同。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山巅】亦作“山颠”。山顶。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汉郑玄笺:“卒者崔巍也。谓山巔之末也。”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赤甲白盐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萧乾《初冬过三峡》:“过瞿塘峡,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

【二阮】指晋阮籍与侄咸。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唐皎然《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诗:“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明何景明《为陇州李举人寿其伯尚书公》诗:“竹林仲子追随地,二阮风流尚可攀。”清曹寅《东署饮竹下喜上若自维扬耒》诗:“风流兼二阮,秋被满书帷。”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莫逆】语出《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犂、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遂以谓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南朝梁沉约《七贤论》:“山王二公悦风而至,相与莫逆。”宋陈师道《送秦觏》诗之二:“结友真莫逆,论才有不如。”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余同里閈之友号称莫逆者,不过三四人,皆当世知名士。”茅盾《幻灭》二:“所以在中学时代,静和慧最称莫逆,但也最会呕气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