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拊头祝文章,祗今未入崔蔡行
诗句 | 读音 |
---|---|
祗今未入崔蔡行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zhī jīnwèirùcuī càiháng|xíng |
儿时拊头祝文章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ér shífǔtóuzhù wénzhāng |
儿时拊头祝文章,祗今未入崔蔡行释义
【祗今】同“祇2”。如今。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一:“天子预开麟阁待,祗今谁数贰师功!”宋张孝祥《鹧鸪天》词:“居玉鉉,拥金蝉,祗今门户庆蝉联。”典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崔蔡】1.东汉崔駰、蔡邕的并称。二人皆以文章闻名。唐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子厚之丧,昌黎韩退之誌其墓,且以书来弔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词章尽崔蔡,论议皆歆向。”2.崔瑗和蔡邕的并称,二人皆以书法闻名。唐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妙絶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儿时】。鲁迅《野草·风筝》:“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丁玲《母亲》四:“曼贞在小菡父亲没有死以前,一回武陵住的时候,便感到寂寞,想念那些儿时的朋友。”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祝文】神鬼或祖先的文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则上皇祝文,爰在兹矣。”《宋书·礼志四》:“昭皇太后正号久定,登列庙祀,详寻祝文,宜称皇帝讳。”刘师培《文章学史序》:“以人告神,则为祝文,誄辞;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誌,其类甚多。”
【章】《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