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膺今见面,温润圭璧清霜冰
诗句 | 读音 |
---|---|
温润圭璧清霜冰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六蒸 拼音: wēn rùn1bìqīng shuāngbīng |
儿童服膺今见面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ér tóngfú yīngjīnjiàn miàn |
儿童服膺今见面,温润圭璧清霜冰释义
【温润】柔润。本指玉色,后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性。《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孔颖达疏:“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唐潘炎《清如玉壶冰》诗:“温润资天质,清贞稟自然。”明陆深《停骖录摘抄》:“予观唐之盛,莫过於贞观、开元,其时文章则燕、许、沉、宋,字画则欧、虞、褚、薛,皆温润藻丽,有太平气象。”茅盾《追求》三:“章秋柳摇头,很娇慵地歪在自己床上,温润的眼光在曼青脸上掠过。”2.湿润。《人民文
【圭】〔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閨。《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書·禹貢》禹錫圭。《詩·大雅》錫爾介圭。《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又量名。《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
【璧】《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音辟。《說文》瑞玉,圜器也。《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詩·衞風》如圭如璧。《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註》肉,邊也。好,孔也。又星名。《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通作辟。又《韻補》叶必洛切,音近博。《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從容冰井臺,淸池映華薄。
【清霜】;白霜。《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湛方生《吊鹤文》:“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唐聂夷中《赠农》诗:“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緑。”明袁宏道《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堕地。”瞿秋白《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时时招拂。”2.用以喻头发花白。金元好问《征人怨》诗:“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满镜中。”杨朔《十月北京城》:“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冰】〔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又《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
【儿童】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服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朱熹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清程原湘诗:“平生服膺止有两,江左袁公江右蒋。”郁达夫《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见面】1.认识。指初次相见。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二》:“﹝董仲舒﹞下帷读书,弟子以次传授其业,或莫见面,盖三年不闚其园,其精专如此。”唐张鷟《游仙窟》:“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及至见面,递上履歷,纔知这安老爷是由进士出身。”2.会面,见到。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之三:“春来準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唐周贺《与崔弇话别》诗:“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从今后相会少,见面难。”《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下在这裡大半年了,看见少爷用银子像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