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交运兮,杂糅乎刚柔

二五交运兮,杂糅乎刚柔

诗句读音
二五交运兮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èr wǔjiāo yùnxī
杂糅乎刚柔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zá róuhūgāngróu

二五交运兮,杂糅乎刚柔释义

【二五】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三国魏王弼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2.指阴阳与五行。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曹端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清曾国藩《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3.指春秋时晋献公嬖人梁五与东关五。《国语·晋语一》:“驪姬赂二五,使言於公

【交运】1.命理用语。谓命运中的转折点。如:“推大运”,自“起运”始,每隔五年为一转折,称为“交运”。郭沫若《湖心亭》:“你先生心里有点不如意,是不是呢?看眼可以观心象,吓吓吓。但是一交春就好了,今天是二十八,再隔十二天便要交运了。”2.指走运,交好运气。《红楼梦》第四七回:“他不给钱,那是他交运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八章:“他认为一个人在交运的时候,一切根本没有期望的‘好’事,都会自己找来的。”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杂糅】混杂糅合。《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颜师古注:“糅,和也。”唐孙过庭《书谱》:“自汉魏以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清陈维崧《感皇恩·晚凉杂忆》词之二:“水云轇葛,阴阳杂糅,奇石成狮破空走。”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凡事有经有权,我们不好杂糅起来。”

【乎】〔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又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又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刚】〔古文〕《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音岡。《說文》彊斷也。从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又作。《史記·樂書》而民毅。

【柔】《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受平聲。《說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剛之反。《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又安也。《書·舜典》柔遠能邇。又服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又草木新生曰柔。《詩·小雅》薇亦柔止。又國名。《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 俗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