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之英,清通莹彻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

诗句读音
二五之英平仄: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èr wǔzhīyīng
清通莹彻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tōngyíng chè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释义

【二五】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三国魏王弼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2.指阴阳与五行。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曹端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清曾国藩《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3.指春秋时晋献公嬖人梁五与东关五。《国语·晋语一》:“驪姬赂二五,使言於公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又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又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又《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又《爾雅·釋山》再成,英

【清通】通泰。晋索靖《月仪帖》:“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由皓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晋书·惠帝纪》:“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东京。”2.清明通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上》:“裴楷清通,王戎简要。”《隋书·儒林传序》:“爰自汉魏,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唐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市朝束名利,林泉繫清通。”清钱谦益《客涂有怀吴中故人》诗之五:“共许清通持水镜,还期淳朴挽风流。”3.指文章层次清楚,文句通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

【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