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

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

诗句读音
二曜屡回薄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èr yàolǚhuí báo
四时更凉温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ìshígēng|gèngliáng wēn

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释义

【二曜】亦作“二耀”。指日月。《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气序环復,无信於四时。”宋苏舜钦《符瑞》:“夫二曜五纬,天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清顾炎武《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屡】〔古文〕《集韻》《韻會》龍遇切,音慮。數也。《增韻》煩數。又疾也。《詩·周頌》屢豐年。《書·益稷》屢省乃成。《註》屢,數也,當數顧省汝成功也。或作婁。

【回薄】1.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鹖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荡相转。”《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李周翰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唐李白《古风》之五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宋王安石《上李仲偃运使启》:“岁时回薄,气候沍寒。”清刘大櫆《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与回薄於宇宙之间。”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景阳楼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宋叶适《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凉温】;寒暑。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唐岑参《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诗:“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宋司马光《赠邵兴宗》诗:“錙銖校重轻,冰火殊凉温。”明刘基《为韩克铭题画石鼎联句图》诗:“喓喓草虫呼阜蠜,欲与蟪蛄语凉温。”2.喻贵贱。《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归来翳桑柘,朝夕异凉温。”李善注:“凉温,喻贵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