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诗句读音
梯空上秋旻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tīkōng|kòng|kǒngshàng|shǎngqiū mín
发迹入四明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fā jìrùsì míng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释义

【梯】《唐韻》土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天黎切,體平聲。《說文》木階也。《虎韜·兵略篇》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樓。《孫武·九地篇》如登樓而去梯階。又凡階皆謂之梯。《越語》毋曠其衆,以爲亂梯。《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差等也。又凭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戴勝。又無隅角者謂之突梯。《楚辭·卜居》突梯滑稽,如脂如韋。又《正韻》杜兮切,音題。木稚也。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秋旻】的天空。唐李白《古风》之一:“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唐韩愈《送惠师》诗:“发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明李东阳《见南轩赋》:“倚秋旻而长啸,惊落叶之方短。”清吴廷桢《观潮》诗:“层层驾浪薄秋旻,凉波如沸鱼龙泣。”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漫向秋旻寄怨思,照人依旧是鬚眉。”典

【发迹】“发跡”。亦作“发蹟”。1.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於金马,驃骑发跡於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2.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者,天台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奉化雪竇入,则直谓之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天台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芙蓉峯,刻汉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