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注释版
犬吠(fèi)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吠:狗叫。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深:树丛深处。
野竹分青霭(ǎi),飞泉挂碧峰。
青霭:青色的云气。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倚: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版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拼音版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 ,táo huā dài lù nóng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shù shēn shí jiàn lù ,xī wǔ bú wén zhōng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yě zhú fèn qīng ǎi ,fēi quán guà bì fēng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wú rén zhī suǒ qù ,chóu yǐ liǎng sān sōng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 李白详细介绍拜访, 写景, 抒情, 写狗古诗18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⑵吠:狗叫。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⑷树深:树丛深处。⑸青霭:青色的云气。⑹倚:靠。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