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原文

放鹤亭记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原文的相关古诗

僧原文

去路馀千里,行行雪洒衣。诸峰何日别,一锡犯寒归。夜宿谁闻磬,晨斋自采薇。遥知到禅宇,猿鸟共开扉。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原文

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籴米原文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怅焉抚来耜,谁复识此意。

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 一作:不妨)

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原文

【望江南】 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梁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原文

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花枝不共秋攲帽,笔阵空来夜斫营。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

蜜酒歌原文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原文

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连娟缺月黄昏後,缥缈新居紫翠间。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鋩山。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

雷州八首原文

荔子无几何,黄甘遽如许。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草芳自有时,鶗鴃何关汝。

吏隐亭原文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夜清风眼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三萼牡丹原文

风雨何年别,留真向此邦。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

皇太后阁六首原文

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