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

诗句读音
天柱孤峰指掌看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tiān zhùgū1zhǐ zhǎngkàn|kān
梵宫香阁攀霞上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六養
拼音: fàn gōngxiāng gépānxiáshàng|shǎng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释义

【天柱】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共工与顓頊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崑崙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2.比喻负重任者。田汉《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文丞相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3.耳的别名。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

【峰】《集韻》同峯。

【指掌】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朱熹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清昭槤《啸亭杂录·舒梁阿三公远见》:“尝见梁文庄诗正掌户部时上疏稿,核计度支盈絀,如在指掌。”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

【梵宫】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南朝梁沉约《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元耶律楚材《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武阳东,暂解征鞍憩梵宫。”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香阁】妇女的内室。唐李白《菩萨蛮》词:“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2.宫廷或佛寺的台阁。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香阁披青磴,琱臺控紫岑。”《元史·世祖纪七》:“乙酉,帝御香阁,命大乐署令完颜椿等肄文武乐。”香閤:青年女子的住室。唐谢偃《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明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

【攀】《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引也。《晉語》攀輦卽利而舍。又自下援上也。《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