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事之危疑,见人之措置

方事之危疑,见人之措置

诗句读音
方事之危疑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fāng shìzhīwēi yí
见人之措置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iàn rénzhīcuò zhì

方事之危疑,见人之措置释义

【方事】指方药医术之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意所以知庆者,意少时好诸方事,臣意试其方,皆多验,精良。”晋葛洪《神仙传·李少君》:“少君乃病困,帝往视之,并使人受其方事,未竟而卒。”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危疑】信任;疑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晋杜预注:“变例以起大义,危疑之理,故特称仲尼以明之。”宋叶适《蔡知阁墓志铭》:“领宾阁,前无比;遭危疑,建大謨。”清许缵曾《睢阳行》:“豪门娶妇亦危疑,先奏神絃羞沆瀣。”谭献《<明诗录>序》:“长沙李相虽处危疑,而丁中叶休养之会,於是剬诗缉颂。”

【见人】1.中人,见证人。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间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见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与我每画个字儿。”2.谓与人相见。《红楼梦》第四六回:“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措置】1.安放;搁置。《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惶怖战慄,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礼记·中庸》“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唐孔颖达疏:“言学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废,必待能之乃已也。”沈从文《三三》:“那病人却同女人在一块儿来了,来时送了一些用瓶子装的糖,还送了些别的东西,使得主人不知如何措置手脚。”2.处置;安排。《后汉书·何进传》:“诸常侍小黄门皆诣进谢罪,惟所措置。”《新唐书·萧俛传赞》:“又朱克融等客长安,饿且死,不得一官,而俛未有以措置。”宋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如有贼发,则措置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