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仙乡岸幅巾,三竿红日照霜晨
诗句 | 读音 |
---|---|
方外仙乡岸幅巾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fāng wàixiāngànfújīn |
三竿红日照霜晨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ān gānhóng|gōng4zhàoshuāng chén |
方外仙乡岸幅巾,三竿红日照霜晨释义
【方外】、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2.域外;边远地区。《史记·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魏书·程骏传》:“今天下虽謐,方外犹虞。”3.京畿之外。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明肃太后临朝,一日问宰相曰:‘福州陈絳,贜污狼藉,卿等闻否?’王沂公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沂公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4.世俗礼法之外。《文子·精诚》:“老子曰:‘若夫圣人之游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
【巾】《集韻》《韻會》《正韻》居銀切,音。《說文》佩巾也。《禮·內則》盥卒授巾。《註》巾以帨手。又《正韻》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急就篇註》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頭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釋名》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當自謹修於四敎也。又《正韻》羃也。《周語》靜其巾羃。《註》巾羃,所以覆尊彝。又被巾。《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註》婦人領巾也。又《類篇》衣也。《周禮·春官》巾車。《註》巾猶衣也。《疏》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故訓巾猶衣也。又《正韻》帉也。《說文》楚謂大
【三竿】”的省称。元吴莱《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清周亮工《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三竿日”。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霜晨】结霜的早晨。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蓬断草枯,凛若霜晨。”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六:“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