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

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

诗句读音
江南崒嵂祝融峰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三鍾
拼音: jiāng nánzú lǜzhù róng1
方岳分为五太宗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冬
拼音: fāng yuèfēn wéiwǔtàizōng

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释义

【江南】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江南。”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南朝

【崒嵂】貌。宋陆游《大寒》诗:“为山儻勿休,会见高崒嵂。”清李瀅《望罗浮歌》:“石楼玲瓏员嶠见,铁桥崒嵂青冥悬。”2.指高山。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躋崒嵂,忽漫渡潺湲。”

【祝融】1.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唐张说《蒲津桥赞》:“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清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鉤芒与驂

【峰】《集韻》同峯。

【方岳】”。亦作“方岳”。1.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一指衡山)、北岳恒山。《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孔传:“覲四方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孔颖达疏:“《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左传·昭公四年》“四岳”晋杜预注:“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宋苏轼《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而五载一巡狩,朝诸侯於方岳之下。”2.指州郡。《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宠为

【分为】;断定。《北史·宋游道传》:“是时朝士皆分为游道不济。”汉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宗】《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音。《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又流派所出爲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又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註》同姓也。又《書·舜典》禋于六宗。《註》謂所尊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