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蓬莱第一人,星轺玉节正青春
诗句 | 读音 |
---|---|
星轺玉节正青春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xīng yáoyù jiézhèng|zhēngqīng chūn |
方丈蓬莱第一人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fāngzhàngpéng láidì yī rén |
方丈蓬莱第一人,星轺玉节正青春释义
【星轺】的车。亦借指使者。唐宋之问《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水府沦幽壑,星軺下紫微。”唐白居易《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诗:“早风吹土满长衢,驛骑星軺尽疾驱。”明陆采《明珠记·煎茶》:“曙光高,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明叶盛《水东日记·记王轸父家书事》:“何冀上闻於天闕,过承下逮於星軺。”清方文《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诗之二:“水驛轻装偕今子,星軺絶域访遗贤。”
【玉节】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齐陈乞遣阳生﹞与之玉节而走之。”何休注:“节,信也。析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隋江总《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宋杨万里《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岭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清唐孙华《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济水东,少年练达许谁同。”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北周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青春】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青春,喻少也。”《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北齐颜之推《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丈】《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又《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註》百丈,牽船篾也。《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跡人间。”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因以指秘阁。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周王羣玉之山,汉帝蓬莱之室。”宋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蓬
【第一人】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刘孝绰﹞出为上虞令,还除秘书丞,高祖谓舍人周捨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唐杜甫《哀江头》诗:“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宋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痴珠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稷如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稷如笑道:‘正是秋痕,先生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