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释义
【进退】“进逻”。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韩康伯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孔颖达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宋曾巩《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自由】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3.哲学名词。人
【泛然】亦作“泛然”。1.漂浮貌;浮动貌。战国楚宋玉《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宋梅尧臣《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宋陆游《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清吴敏树《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
【不有】有。《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邢昺疏:“若无祝鮀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害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尝誉》:“不有此舅,焉有此甥。”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明刘基《杂诗》之七:“不有千年花,安得如瓜枣。”茅盾《子夜》十六:“如不有政府方面之确切表示,恐各会员难免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