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诗句读音
凡圣无异居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fán shèngwúyì jū
清浊共此世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三祭
拼音: qīng zhuó4|1cǐshì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释义

【凡圣】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南朝梁沉约《神不灭论》:“自凡及圣,含灵义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法苑珠林》卷二六:“无何,坐终,其髑髏全成无缝,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别。”元梵琦《渔家傲·西方乐》词:“佛理在躬如玉璞,须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臺宝座珠瓔珞。”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异居】1.不同居所。汉班固《白虎通·崩薨》:“死生别处,终始异居。”2.分居。《后汉书·薛包传》:“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新唐书·高崇文传》:“﹝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清浊】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涇以渭浊”毛传:“涇渭相入而清浊异。”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宋苏轼《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