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诗句读音
兹邑乃雄藩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ī|cí4nǎixióng fān
泛舟入荥泽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fàn zhōurùyíng zé

泛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释义

【兹】〔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經》天不之茲。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邑】《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又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又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

【雄藩】地位重要、实力雄厚的藩镇。《旧唐书·严绶传》:“前后统临三镇,皆号雄藩。”

【泛舟】亦作“泛舟”。行船;坐船游玩。汉班固《西都赋》:“汎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唐杜甫《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茅盾《腐蚀·十一月六日》:“咱们又可以泛舟秦淮,痛饮一番!”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荥泽】小水貌。《韩诗外传》卷五:“故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滎泽之水,无吞舟之鱼。”2.古泽名。《书·禹贡》“滎波既猪”孔传:“滎泽波水,已成遏猪。”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汴水》:“昔禹於滎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出之淮泗。”参见“滎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