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雨甘露,稍稍流丹田

霏霏雨甘露,稍稍流丹田

诗句读音
霏霏雨甘露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fēiyǔ|yùgān lù
稍稍流丹田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āo shāoliúdān tián

霏霏雨甘露,稍稍流丹田释义

【霏】〔古文〕《唐韻》芳非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微切,音菲。《說文》雨雪貌。从雨非聲。《集韻》雰也。《詩·邶風》雨雪其霏。《傳》霏,甚貌。又《小雅》雨雪霏霏。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甘露】甘美的露水。《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峻青《秋色赋·傲露篇》:“因为它有一种本事,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来滋润它的枝叶。”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河出图,洛出书

【稍稍】1.渐次;逐渐。《战国策·赵策二》:“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汉书·韩王信传》:“居七日,胡骑稍稍引去。天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唐韩愈孟郊《远游联句》:“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这其间,人众稍稍聚拢,但立刻即又散开。”2.稍微。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明何景明《乡射礼直节》:“乃使学官草具其仪,予稍稍为説,其文辞义意,略去。”3.细微;微微。唐杜甫《秋笛》诗:“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

【丹田】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务成子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寧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2.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